國際產業動態
台灣生技要有自己特色
2009-11-02

工商時報【杜蕙蓉/專訪】2009-11-02 

 
羅氏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楊育民認為,台灣資金多,擁有「Made in Taiwan」就是高品質的強烈品牌形象,加上有良好的製程管理能力和完整的產業供應鏈,生醫產業應發展獨特品牌、強調自我特色,如果走向學名藥的代工模式是「飲鴆止渴」,因為很難對抗中國、印度等藥廠的競爭。
另外,在目前政策和產業嚴重向大陸傾斜下,楊育民更語重心長的提出警語:應該要把大陸當做競爭對手而非合作對象。

楊育民認為,台灣應可模仿瑞士,以全世界為幅員,發展利基型的新藥和個人醫療的優勢,而非競爭激烈的普及性藥品;要讓縣市的權力大過政府的權力,建立縣市彼此良性競爭的優勢,創造產業的投資環境,不要讓政治做過多干預。以下是他的看法紀要:

問:如何看待生技製藥的發展趨勢?

答:生技製藥對景氣蕭條是免疫(Recession Free)的!不管景氣好壞,任何時候,都有可能生病,都需要吃藥。

在全球都紛紛進行醫改,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的健保改革計畫,中國的8,500億人民幣醫改政策,對藥品的需求將會大量增加,若不論個別公司可能因為保險給付的人數變多,藥價必須調整降低,可能影響獲利外,整個產業的趨勢是一直向上發展,並有更多的蛋白質藥和新技術會不斷被研發出來。

問:生技業的發展快速,台灣趕得上生技產業的列車嗎?有何競爭優勢?

答:台灣資金多,也有不錯的品牌形象,「Made in Taiwan」和「Made in China」,就是有市場定位的級別,加上科技產業長期耕耘,已架構良好的製程、管理能力和完整的產業供應鏈,所以台灣生技產業現在很有競爭優勢。

不過,我覺得如果朝向科技產業發展的代工模式或學名藥,這是「飲鴆止渴」。現在中國、印度、韓國都投入製藥業的代工,都轉向學名藥研發,尤其是中國的低價競爭,台灣很難扺擋,走代工方式利潤微薄,經濟效益很低。

十多年前台灣的資金一度非常活絡的投入生技產業,後來是成功的比較少,原因除了是資源沒有整合,傾全力扶持出龍頭公司來帶動外,由於生技製藥業要成功,從初期的動物實驗、人體臨床到上市,通常要花上十年時間,以國內企業的投資模式,很難願意花這麼長的時間去燉補一個新藥的上市。

但是,現在,時機是比較成熟了,一方面是大家比較懂生技製藥業,財團企業主也願意投資,而且以一個新藥上市的時程來看,初期的動物實驗花費的資金約200萬美元,一、二期臨床大概要3,000-5,000萬美元,三期則約3億美元,至於臨床後到申請規劃上市,則必須花費大筆的行銷費用。我認為在動物實驗和人體一、二期的臨床花費金額不大,合計時間約5-6年,且台灣在此領域有優勢,因此,可以主攻此二塊版圖,期間也可以賣掉專利,換取現金,等到時機成熟再獨自完成新藥上市。

問:台灣生技業有完成新藥上市的利基嗎?

答:台灣受限於市場規模不大,先天上就不太適合發展普及化的新藥,但隨著個人醫療時代的來臨,製藥業可以考慮往利基型的新藥市場發展。

所謂的個人醫療,主要是指現在分解藥品的適應症時,分類很細,一樣都是心血管疾病,可能因個人體質不同,使用的藥劑會有差異,例如台灣就可鎖定華人疾病的市場。

問:國內現在大部分的產業都以放眼大陸市場為主,政策上也有向大陸傾斜的現象,而生醫業也急於跟中國搭橋,您的看法呢?

答:台灣跟大陸現在最弔詭的現象是,既是合作的夥伴關係,但也是競爭的對手。在我看來,生醫業應該是要把大陸當做競爭對手而非合作對象,另外,也不要把目標市場僅鎖定在中國。

中國有龐大的市場做後盾,也有國家的政策支持,再加上和新世紀的科技接軌,人才也不缺,又有資金,生醫業如果將目標放在大陸,成功經驗很容易就會被複製,成為往後的絆腳石。

問:您住過台灣、美國和歐洲,看過各國政府對生技產業的政策,您覺得台灣應走什麼模式發展產業?

答:我想瑞士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範本。瑞士不大,卻是全球藥廠最集中的地方,它以全球的市場為幅員,瑞士的特色是地方權力很大,政府權力很小,因此,縣市政府會努力去招商,創造很好的投資環境,讓生技製藥業發展的很好,現在新加坡政府就想學瑞士的模式,不過,新加坡太小了,人口只有三百萬人,其實台灣是比較適合模仿瑞士。

另外,像美國的政府扶持生技製藥業,是採取資金的挹注,只要覺得公司方向對,政府就給與補助,不會去干預公司營運;但台灣卻是政策干擾太多,政府創投基金投資產業,要馬上講求獲利和效率,民意代表動不動就以涉及圖利他人的條款,大打口水戰。

我認為台灣目前消耗太多的能量在政治角力上,如果能夠將其中的90%放在發展未來的高科技、生物科技或者綠能科技上,台灣一定會比現在更好。

問:您認為台灣生技製藥業要成功的要素是什麼?

答:一、要有高度的熱情。二、發展自己獨特的產品,善加利用自己的優勢。三、投資心態要正確,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。四、策略性的持續力,尤其是在政治的動盪中,要勇敢的維持生醫產業的方針。五、建立台灣品牌。六、有所不為,不要一窩蜂的跟著別人跑,忽略國家的策略和自身的優勢。

問:H1N1疫情蔓延,羅氏的克流感可以因應需求嗎?

答:H1N1確實來勢洶洶,不過,只要做好自身防護是可以安然度過的。至於克流感的產量沒有問題,足以供應市場需求。


原文網址

本網站中所有資料(包括圖檔及文字檔),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(除另有註明者,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),如有引用,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。<完整資訊>
©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(IBMI) All rights reserved.
地址: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:(02)2655-8168 傳真:(02)2655-7978